倾听客户心声,携手共赢未来。近日,“2025山钢质量万里行”活动启动,记者跟随山信软件技术人员来到辽宁鞍山,走进鞍钢集团进行首站采访。
六年深耕 从技术破冰到智慧生态构建
“我希望向全国推行这项技术,山信软件太值得信赖了!”鞍钢股份炼钢总厂首席工程师吴丙恒向山钢质量万里行团队展示了最新成果,“通过融合工业相机、雷达和AI算法,我们的折铁时间缩短20%,净空准确率和重量准确率提高30%以上,每年综合效益超550万元。”
自2019年首套喷号修磨贴标机器人在鞍钢大型厂落地,山信软件与鞍钢的合作便开启了加速模式。2020年10月,全国首台鱼雷罐车插拔电机器人在鞍钢炼钢总厂投用,它攻克了1500摄氏度高温环境下高精度自动插拔电、一键折铁等难题,实现倒罐间无人化作业,该项技术获2023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国企数字场景创新赛三等奖。
截至目前,山信软件与鞍钢集团已形成覆盖自动折铁模型、测温取样机器人等20余项智能系统的合作矩阵。
技术突围 多项突破促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创盈中心
鱼雷罐车插拔电机器人实现三大突破:倒罐间实现无人化,减少6个岗位;远程自动操作消除高温作业风险;自动折铁模型将单罐作业时间从10分钟压缩至6分钟,配合转炉节奏优化与铁水温降控制,每年创效超百万元。
面对传统钢铁企业设备老化和工艺复杂等改造难题,山信软件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服务路径。该公司销售总监、高级工程师马世雷介绍,改造攻坚项目必须由最熟悉系统的原班人马全程跟进,才能确保服务可靠性。从需求调研到科研论证,从方案设计到运维优化,这种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理念贯穿合作始终,让双方建立起充分的默契与信任。
鞍钢股份炼钢总厂首席工程师吴丙恒评价:“他们总能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把工作做到极致,我们的机器人至今没有出现过问题,我真想让全国钢企都用上这样的设备。”
创新模式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赋能
在鞍本基地沙盘前,山信软件项目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发展蓝图:“我们将持续深化与鞍钢合作,建立‘需求-产品-方案-效果’高效推广模式,作出1年内智能系统区域覆盖拓展计划,同步完善营销网络与客户服务体系。”
目前,这种战略布局已初见成效。山信软件联合15家上下游企业,在东北工业走廊构建起涵盖技术研发、备件供应等环节的生态联盟。“智慧化改造需要全产业链协同。”马世雷表示,“从核心技术攻关到落地应用,必须让每个环节的合作伙伴都深度参与,让智慧化改造真正落地生根。”数据显示,该模式使鞍钢智能系统实施周期缩短30%,备件供应效率提升45%。
在沉浸式折铁调试现场,利用工业控制系统,操作人员通过手势指令即可完成全流程监控。这项即将亮相的革新技术,承载着双方对未来生产新模式的共同期待。“从‘机器换人‘到‘智慧育人’,我们正在创造新型的人机协作范式,为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力争在中国钢铁工业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鞍钢工程副经理孙世辉表示。
鞍钢基地的智慧化故事仍在续写,山钢质量万里行团队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奔赴下一站企业,请关注我们的后续报道。
文字:王 榛 马世雷
出品:山钢集团新闻传媒中心
信钰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